从老旧小区的焕新蝶变到城市"毛细血管"的畅通有序,从文明交通的蔚然成风到志愿服务的温情传递……近年来,合肥深耕文明沃土,营造出“我爱我家 我爱合肥 礼让文明”的美好风气。如今这座城市正用点滴行动诠释文明真谛,让共建共治共享的暖流浸润每个角落。
老旧小区焕新颜,党建“绣花针”织就幸福家园
5月20日,清晨的阳光洒在瑶海区七里站街道春华社区的玻璃厂小区,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和物业工作人员手持扫帚、垃圾钳、抹布等工具,正在对小区楼道和卫生死角进行集中清理。志愿者中有社区党员、退休职工,还有热心居民,大家分工协作,清扫地面、擦拭楼梯扶手、搬运堆积的杂物、清除牛皮癣……现场忙碌而有序。
“以前楼道里堆了不少杂物,不仅影响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小区居民唐本凤一边清扫垃圾一边介绍,现在环境变好了,大家住着也舒心。
“玻璃厂小区居住人口以老年人为主,过去存在各类硬件设施年久失修、车辆随意停放等问题。”七里站街道春华社区党委书记宇卫平告诉记者,现在建立了街道包联领导担任小区党组织党建指导员制度,社区在小区招募2名红色小管家上岗履职,红色小管家建立工作群,每日走访6户,收集群众意见。
同时,推行“53522”马上办工作法,建立“三库三清单”,制定发现、甄别、上报、交办、处置、反馈、办结的解决问题“七步闭环”制度,形成“小区党建指导员+党组织书记+红色小管家”小区治理体系,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宇卫平表示,社区还在小区推行“211”新举措。“2”即每周召开一次党支部会、开展一次“周四”来说事会议。定好议题,党员、小管家、楼栋长共同参与商讨,出谋划策。目前已经就小区物业引进、屋顶漏水维修、业委会组建等展开商讨。第一个“1”即开展一次“大四佰”入户走访活动。小区党总支开展入户敲门走访活动,收集居民需求,不落下任何一户。第二个“1”即开展一次大检修行动。加强对小区基础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目前已经完成19和21栋居民楼下水道清淤工作,更换10盏路灯灯座和线路,修理户外休闲椅6个。
另外,成立“288”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每月在小区开展便民服务和清洁美家园活动。同时,以社区老年助餐点为阵地,开展关爱老年人系列活动。
文明交通志愿者手持劝导旗协助交警维持秩序
畅通城市“毛细血管”,文明单位实践联盟在行动
5月20日10时许,在漕冲地铁口D1口,不少市民骑着共享单车或电动车前来换乘地铁。然而,部分非机动车随意停放,甚至占用了人行通道,影响通行效率。为有效改善地铁口周边环境,来自安徽省地矿局327地质队的10名青年志愿者和合肥轨道交通的车站工作人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维护地铁周边停车秩序。
活动现场,大家重点对侵占盲道、堵塞地铁出入口等违规停放的非机动车进行"归位"处理,确保人行通道畅通无阻,同时,引导骑行人员有序将车停放在指定划线区域。
“作为合肥市文明单位,只要辖区有环境整治、社区帮扶、公益讲座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就会根据工作时间自愿报名参加。"327地质队青年志愿者高迪表示,大家平时在办公室或野外工作,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家走进社区、学校等场所,既能与居民接触,又能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实现自己我价值。
交警向市民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倡导文明交通新风尚,筑牢安全出行“防护墙”
临近中午,瑶海区东二环与长江东路交口车流渐增。在烈日下,文明交通志愿者手持劝导旗,协助交警维持秩序,提醒电动车骑行者佩戴安全头盔,遵守交通规则。
在路口的交通主题广场,交警瑶海大队四中队中队长刘露向市民讲解交通安全知识。现场摆放了宣传展板,通过漫画形式展现安全文明出行的注意事项,吸引不少路人驻足观看。
“针对路口常见的闯红灯、逆向行驶、越线停车等交通乱象,我们在采取文明劝导的同时,加大警力值守与查处。”刘露表示,通过劝导和宣传等方式,让市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提升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乱象,从而提升城市整体文明水平。
刘露告诉记者,后续他们将全面排查各路口交通设施,同时,将进一步增加警力值守,加强重点路段、高峰时段的巡查管控,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劝导和处罚力度等,切实规范辖区交通秩序,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
文明如春风化雨,浸润城市肌理。未来,合肥将继续以“我爱我家 我爱合肥 礼让文明”行动为纽带,让文明新风拂过街巷阡陌,绘就一幅幅和美新画卷。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邵晓杰/文 张雨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