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重庆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西藏察雅县教育局联合主办,重庆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承办的优秀青少年赴渝交往交流交融(“三交”)活动在重庆结束。
活动合影留念。重庆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供图
深度共融:从陌生到“家人”
21名来自西藏察雅县阿孜乡的青少年与重庆市永川区红旗小学的21名学生结成“成长伙伴”,开启一对一家庭深度融入之旅。通过“同吃、同住、同学、同玩、同分享”的沉浸式体验,藏族青少年深入感受重庆的家庭文化与城市底蕴。精心设计的“家庭日”环节,以完成“五个一”任务(一次户外游玩、一次谈心、一张合影、一段家庭Vlog、一封“时光胶囊”信)为载体,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具象化为日常生活的温暖点滴。
“他们教我重庆话,我教他们藏语祝福”,察雅县学生代表阿旺格宗腼腆的笑容里满是归属感,“我好像真的在重庆有了‘家’”。在结对仪式上,象征纯洁情谊的洁白哈达与寓意吉祥的非遗平安结相互传递。察雅县教育局向永川家庭颁发“民族团结”证书,将跨越千里的亲缘与责任深深凝聚。
颁发证书现场。重庆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供图
共拓视界:体验山城魅力与未来科技
活动充分发挥重庆作为西部科教高地的优势,为高原青少年打开眺望未来的窗口。在立信职教中心,前沿的无人机操控、新能源小车拆装等科技体验课,让孩子们亲手触摸创新脉动。黄瓜山“飞越丛林”的勇气挑战、十里荷香的诗意画卷、永川博物馆的历史回响,不断丰富着他们的认知版图。
藏族青少年体验科技课程。重庆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供图
尤为触动心灵的是歌乐山烈士陵园、白公馆、渣滓洞的红色之旅。“知道了革命先烈那么艰难才换来今天美好的生活”,察雅县学生曲措的话语坚定有力,“我要更努力,以后把家乡也建设好”。这朴素的誓言,正是活动深层目标的生动回响——在开阔视野中唤醒责任,在铭记历史中锚定志向。
红色教育之旅。重庆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供图
心桥永固:从单向支援到双向奔赴
当察雅少年带着重庆伙伴赠予的书籍和家庭照片踏上归途,当永川孩子珍藏着藏族伙伴留下的藏文书画,一座横跨千里的“心桥”已然飞架。42位“成长伙伴”心中萌发的友谊,奏响了“1+1>2”成长共振的动人序曲。他们带回雪域高原的,不仅是山城的璀璨光影,更是共创未来的信念星光。
结对青少年互赠礼物。重庆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供图
“心桥计划”标志着渝昌交流模式的创新升级——以青少年为纽带,联动家庭、学校、社区多维互动,为两地文化互鉴、人才共育搭建坚实平台。重庆市援藏干部全程深度参与,凸显了援藏工作从物质支持向情感文化深度交融的积极转变。
在重庆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干部轮换之际,相关工作将扎实有序推进。未来,重庆将以此次结对的“成长伙伴”家庭为关键基点,全方位深化两地教育协同:通过教学资源援助、名师课堂共享、远程线上授课以及常态化的家庭深度交流等举措,持续滋养渝昌青少年友谊之花,为察雅县教育事业注入持久动能。(重庆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