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18时30分,绵阳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的电话铃声急促响起。电话那头,一名男子语气低落,称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接警员迅速联动心理医生,开启“警医联动”机制,一场惊心动魄的35分钟“生命拔河”就此展开。
争分夺秒 联手开展生死营救
“警察同志,我不想活了,可以帮我通知我的家人处理我的身后事吗?”听到对方的话,接警员董浩迅速调整状态,温和地安抚男子情绪,同时巧妙引导其交流,很快就锁定男子身处高水川交大桥桥中央。董浩飞速记录关键信息,向同事示意通知附近民警火速出警。过程中,董浩紧急启动“警医联动”处置机制,联动新开通的“12356”心理援助热线,让24小时在线值守的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医生与报警人直接对话。
“你身边有没有可以坐下的地方,有啥困难都能跟我们讲,我们肯定帮你解决……”在心理医生的疏导下,男子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为现场处置争取到关键的时间。
35分钟后,报警台接到处警民警反馈消息:人已救下,暂无生命危险。这场扣人心弦的救援行动圆满落幕。
秒级响应 构建高效救援体系
这次成功救援的背后,是绵阳“警医联动”高效机制在默默发力。该机制具备秒级响应作战链,一旦接到类似轻生的紧急警情,警方迅速锁定报警人位置,周边警力随即赶赴现场,同时联动心理援助热线,实现闪电式响应,紧紧抓住救援黄金时机。
接警员与心理医生紧密配合,实现专业互补,激发出1+1>2的强大救援效能。民警到现场维持秩序,防止意外发生;心理医生通过专线介入,弥补传统接警中心理干预缺失的短板,降低报警人采取极端行为的风险,彰显“科技+心理”融合处置的优势。
110报警服务台、辖区处警单位和心理援助团队无缝对接,短时间内就能一气呵成完成“接警—定位—干预—救援”全流程,极大提升应急处置效率。自该机制运行以来,已成功处置多起求助警情,成为守护市民生命安全的坚固盾牌。
持续优化 夯实生命安全保障
“‘警医联动’机制是从2024年5月25日起正式推行的。”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副主任冯镜臣介绍,机制运行后,警医双方除扎实做好“线上干预、线下联动”工作外,还在不断拓展工作内容。心理医生定期对110接警员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接警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充分发挥公安及时性与医护专业性的特点。
“心理专业力量的融入,能助力更多求助者走出情绪困境,为线下应急处置创造有利条件。”冯镜臣说,市公安局将持续探索完善“警医联动”机制,深度融合“12356”心理援助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同时借助新媒体宣传和举办讲座等方式,推广12356热线功能,引导群众在遭遇心理危机时主动寻求专业帮助,从源头上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让这根生命救援的纽带愈发坚韧。
(唐超 涪江观察记者 刘晏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