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五大强市”建设⑤|深入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打造省级区域教育中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1 19:35:00    

编者按:2024年,昭通市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提前一年迈上2000亿元台阶。2025年,昭通市立足新的坐标方位、发展形势和使命任务,作出深入推进农业强市、能源强市、交通强市、生态强市、教育强市“五大强市”建设的工作安排,接续奋进,加快迈向全省“第一方阵”,努力闯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昭通实际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深入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打造省级区域教育中心

昭通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部署要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谋划推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这为深入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努力把昭通打造成为省级区域教育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百年老校,昭通市第一中学办学底蕴深厚,教育教学成绩斐然。从2023年起,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昭通市第一中学牵头组建了覆盖市直及昭阳、鲁甸、彝良、巧家等县(市、区)36所高中的“中心区域”教研联盟。“联盟成立后,我们秉持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理念,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动联盟各学校共同教研、共享教育教学资源,通过校长论坛、班主任论坛等活动促进联盟内各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昭通市第一中学校长吴天炜介绍道。

教研联盟研讨活动

教研联盟成立后,形成“盟主牵头负责、盟员轮流坐庄、资源一体联动、质量共同提升”的运作模式,内部实行教研、教学、教师等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昭通市实验中学在联盟的助推下,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本科上线率连续两年实现10%的增长。昭通市实验中学校长胡惠芳说:“从中考和高考成绩来看,这两年我们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在这个突破的过程中,我们整合了联盟这个平台提供的数据、教学资源,让学生得到了最大的收获,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为推动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昭通市从 2023 年开始,锚定打造 “滇东北优质特色高中教育品牌”的目标,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际联动、共同发展”的原则,组建了由昭通市第一中学牵头的“中心区域”教研联盟、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牵头的“革命老区”教研联盟、云天化中学牵头的“沿江片区”教研联盟,形成了全市高中教育以优带弱、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

市职教中心学生在实训

近年来,昭通市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做好“人力资源开发文章”的重要举措,纵深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2022年以来,按照“整合资源、区域布局、突出特色、重点扶持”的原则,以市职业教育中心为龙头,统筹推进专业建设、实训建设、招生就业、师资建设和技能培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起全市职业教育“1+N”一体化办学新格局。2024 年,该模式入选全省十种办学好模式及实践案例。昭通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长阮晓明说:“各县按照‘一县一策、一校一品’的方式打造自己的骨干专业,实践操作由原来部分县(区)学校黑板上做操作、黑板上做演练变成了实际动手操作,招生统筹方面进一步使各学校形成合力,避免了相互竞争的不利局面,师资方面实现了县(区)学校之间的师资互动和师资交流。”

市职教中心学生在上课

“大课间,老师和学校领导会组织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减轻压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我更能感受到快乐。”昭阳区省耕学校八年级的学生秦思雪说。昭阳区省耕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昭通市教育补短板项目之一,2023年6月一期建成投用以来,该校按照“健康为重、品德为先、质量优先、贡献卓越”的办学理念,坚持观念转变和实践落实双线推进,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教学成绩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尽管办学才一年多,但该校已吸引1783名学生就读。“我们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赢得了社会的认可。接下来,我们将更加努力,争取办成老百姓喜欢的好学校。”昭阳区省耕学校校长王崇相说道。

仅2024年,昭通市就新增中小学及幼儿园学位1.9万个,有效缓解了全市学位紧张的状况。“我们主要通过‘四个一批’(新建一批、改建一批、 扩建一批、配建一批)的思路,投入50亿元实施192个教育项目,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167所,新增 学位7.2万个,基本补齐了各阶段学位的短板。”昭通市教育体育局负责人介绍道。

昭阳区省耕学校运动会

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昭通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中央、省的部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组织领导上,市委书记率先垂范,担任挂联学校“编外校 长”,市、县、乡三级党政领导挂联学校全覆盖,市、县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部提级由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在资金投入上,综合采取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等方式给予资金保障;在政策激励上,出台《昭通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立足新阶段,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了深入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努力把昭通打造成为省级区域教育中心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到2027年,各级教育普及水平持续巩固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到 2030年,教育综合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教育强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到2035 年,真正建成‘教育强市’,成为省级重要区域教育中心。”昭通市教育体育局负责人说。

评论

立足当前 面向未来

深入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游考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深入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努力把昭通打造成为省级区域教育中心。这不是凭主观臆断的冒进行事,而是落实中央、省部署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在客观分析昭通教育事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策。信心和底气来源于昭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未来的新质生产力,更是昭通635万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民生工程,再怎么重视、再怎么投入都不为过。近年来,昭通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组织、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保障的基础上,求新求变、开拓进取,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仅从2024年来看,全市就新增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 1.9 万个,高考本科上线率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留守儿童暑期集中托管、“三机制”构建“教研联盟”、职业教育发展一体化等创新模式,入选全省十种办学好模式及实践案例。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作为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目前,昭通全市有在校生118.69万人。脱贫成果的巩固,需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来推动人口素质的提高、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强化。市委、市政府基于当前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和推动昭通教育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实际需要,对标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作出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战略部署,就是坚持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先导,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集中优势资源办学,推动教育教学、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水平整体跃升,努力把昭通打造成为省级区域教育中心,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昭通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今日推荐


来源/昭通日报 记者 游考 董建军 单虹 孙贵波 何旭东

终审/胡华玉 编审/保进 校对/何淑倩格 编辑/马思

投稿/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昭通”官方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