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美国专家:国际社会应携手反制美国关税讹诈 ,终结华盛顿新殖民主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8:23:00    

编者按:美国近日推出的一系列所谓“对等关税”政策,正在以经济极端主义手段破坏全球贸易秩序。美国专家、独立时事评论员艾那·唐根从经济逻辑、历史经验与国际合作的多边实践出发,深入剖析“关税大棒”背后的战略误判,呼吁国际社会团结起来,反制美国关税讹诈,终结华盛顿新殖民主义。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首都华盛顿推出新关税政策,妄图迫使全球贸易体系以美国为中心进行战略重组。 这种试图营造“美国经济天下无敌”假象的举动荒谬至极,犹如手无好牌的赌徒却妄想做成无本生意。

国际社会不应屈服于华盛顿的关税大棒和制裁恐吓,而应采取协调一致的战略行动,迅速揭穿特朗普政府虚张声势的经济恫吓。

在特朗普的牌局中,致命弱点在于关税、通胀与货币贬值的相互作用——这种动态的经济恶性循环,终将终结其保护主义的冒险之举。

1月5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行人通过拥堵减缓区内的一个人行横道。新华社记者 刘亚南 摄

01.

经济动荡的催化剂

通过直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关税会对消费者和企业产生累退效应。若叠加美元贬值,这些成本将成倍增长,以指数级压力加剧通胀,形成反馈循环。其机制如下:

关税推高进口成本。对3000亿美元进口商品征收25%关税(参照2018-2019年中美贸易战期间的规模),将使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商品的价格应声而涨。

更糟糕的是,美元贬值会进一步推高进口成本。若美元贬值10%,原价1000元的中国产品价格将从约150美元升至166美元。

乘数效应也会显现。25%的关税叠加10%的美元贬值,将导致美国进口商品实际涨价37.5%。

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关税政策生效后,皮革制品、衣服、农作物、金属、羊毛等类别产品价格涨幅将超过10%。图源:央视新闻

这种“双重惩罚”效应会传导至供应链,推高依赖进口部件的美国本土制造商的生产成本,引发全面通胀。

2018年,美国对价值36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就是前车之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研究显示,加征关税将美国消费者价格平均每年推高0.3%,对低收入家庭的冲击尤为严重。

与此同时,中国的反制关税也对美国大豆等农产品的出口造成了沉重打击。2018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暴跌75%。而且,这还是在美元未大幅贬值的情况下出现的结果。如果当时美元贬值,通胀压力会更大。

02.

单边实力的幻觉

特朗普的策略基于一种假设:美国拥有的单边经济影响力足以使其向他国发号施令。这种错觉源于对美国市场重要性的肤浅评估,忽视了当代全球贸易中错综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

美国全面征收关税,表面上是为了“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但这一策略忽略了各国不可避免的反制,包括针对美国服务业的相关措施。服务业给美国带来了巨额贸易顺差。此外,全球供应链可能也会因此而受到猛烈冲击,后果严重。

从历史上看,美国一直在单方面挥舞其经济大棒。然而,各个经济体崛起,命运休戚与共,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以中国的崛起为例。在全球供应链中,中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绿色能源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发展成效明显。如今,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组件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达到80%和超过60%。这一转变体现了美国单边主义的衰落和新经济秩序的兴起。新的经济秩序是建立在对国家安全、发展道路自主、主权受到尊重的共同信念和追求之上。

特朗普用股市行情和贸易赤字等简单的指标来衡量经济成功与否,暴露了其对经济学原理的根本误解。他采用一刀切的关税模式,连一个只有企鹅栖息的岛也不放过。此举不但证明他对经济学原理有误解,也让毫无防备的“被税”企鹅“懵圈”。

特朗普对媒体评论的敏感和对公众支持率的执念,进一步强化了他试图维护美国经济主导地位的天真幻想。

3月28日,顾客在美国纽约市一家超市选购杂货。新华社发(郭克 摄)

特朗普如此热衷挥舞关税大棒,其幕后军师是罗伯特·莱特希泽,也就是特朗普首次担任总统时的美国贸易代表。12年前,莱特希泽就制定了一个总体规划,提出首先要借助关税迫使工厂迁往美国,再通过让美元贬值30%来提高美国产品在海外的竞争力。

从经济角度来看,这毫无意义。但对特朗普而言,征收关税并向行业和个人分配关税收入这一点极具吸引力。

美元是被信赖的、稳定的贸易结算工具。但特朗普和莱特希泽既不关心30%的贬值会对美元产生什么影响,也不关心由此对美国国债利率或联邦赤字造成的下游效应。

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这些考虑欠周的想法具有怎样的破坏性。在2018至2019年的贸易战中,特朗普与莱特希泽的关税政策一开始推高了标准普尔500指数,随之而来的是美国制造业的衰退。虽然美国农场享受到了数以十亿计的关税资金补贴,但是破产农场数量还是增加了20%。

与美国试图通过制裁和关税来维护权力的做法不同,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过去十多年,“一带一路”倡议在150多个国家拉动了近1万亿美元的投资。同样,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不必依赖美国市场的替代方案。另外,在“金砖+”合作模式下,新的贸易和发展机制吸引了世界各地新成员,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清楚地表明,全球贸易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朝着供应链和经济实力去中心化的方向发展。

03.

国际社会携手应对

当前,国际社会应多管齐下,团结一致,应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

首先,采取多边关税反制。各国携手,对四分之一的产品都销往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美国汽车等商品征收关税,可能会加快让受政治影响较大的行业承压。

其次,增加供应链的多样化。欧盟推出的总额3000亿欧元(3280亿美元)的“全球门户”计划和东盟数字经济一体化项目(预计2030年将达到1万亿美元)都瞄准了通过供应链多样化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另外,还应建立更多的金融渠道。考虑到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禁止性贷款政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是替代选择。

重振世贸组织也是重要一环。自巴拉克·奥巴马以后的历届美国政府一直阻扰世贸组织上诉机构法官的遴选。没有上诉法官,就没有最终裁决,削弱了世贸组织的效力。125个世贸组织成员国联手便可将美国从该组织中除名,从而使世贸组织继续发挥贸易关系仲裁者的作用。

4月2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拍摄的一家宝马汽车经销商门店。新华社发(弗朗西斯科·卡涅多 摄)

本质上,这将孤立美国,对其产生巨大影响,但这可能也是华盛顿迫切需要的警钟。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短期政治表现与长期经济战略混为一谈,是不可持续的。国际社会采取协调一致对策,不仅会暴露美国的弱点,还会加速向多极世界的过渡。

到2030年,中国的数字经济体量预计将超过16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一带一路”倡议将推动替代性贸易生态系统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单边主义将被淘汰。

国际社会必须果断采取行动。关税不是实力的标志,而是衰落的表征——通货膨胀和贬值将无情地暴露这一点。未来属于合作,而非胁迫。

因此,现在各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措施应对美国关税,与其划清界限,揭穿特朗普虚张声势的把戏。这样做将会加速多极合作新时代的到来,也标志着华盛顿新殖民主义、美国例外主义的终结。

作|者|介|绍

艾那·唐根(Einar Tangen)

美国独立时事评论员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