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顺德区卫健局召开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管理工作培训会议,正式启动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检查员管理的创新模式,25家试点医院将通过“自查-整改-提升”闭环管理落实主体责任,标志着顺德区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医疗质量安全监管方面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区、镇两级执法人员对医疗机构进行现场帮扶指导。
创新“前置管理”模式,筑牢风险防线
据了解,顺德区率先在全区25家试点医疗机构推行依法执业检查员制度,通过“内部选拔+专业培训”,打造专业化检查队伍。顺德区卫生监督所将对聘任的检查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明确其排查机构及医务人员执业资质、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医疗技术应用、医疗文书书写、临床用血管理、医疗质量制度落实等主要环节的职责。
该制度实现两大突破。一是监管关口前移,检查员作为医疗机构内部“哨点”,可实时监测风险隐患并启动整改,将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二是责任体系强化,通过定期自查上报机制明确医疗机构主体责任,形成“机构自治+行业自律”的双重保障。
打造“少打扰”服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
为破解传统监管中存在的重复检查、效率低下的难题,顺德区创新推出两大服务举措。
其一是差异化监管机制。依据检查员定期上报的自查情况,监管部门将实施“差异化”分级管理,对自查职责落实不到位的高风险机构加大抽查频次,低风险机构减少干预。
其二是定制化法律服务。组织卫生监督骨干开展“送法进医院”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专项辅导、工作座谈的方式,为医疗机构提供法律宣贯、案例解读等定制化服务,增强从业人员法治意识,帮助其规避执业盲区。
据介绍,此举不仅减轻了医疗机构的迎检负担,更通过常态化自查机制推动管理效能提升,实现监管效能与服务质效双赢。
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检查员聘任仪式。
构建“三结合”治理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顺德还创新提出了“三位一体”监管框架,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其一是“自查+抽查”,通过压实机构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自查制度,同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确保监管精准性。
其二是“执法+普法”,将法治宣传融入执法全流程,通过“以案释法”增强从业人员法治意识。
其三是“监管+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监督,构建政府主导、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的治理格局。
该机制有效整合行政资源和社会力量,形成监督闭环,显著提升执法透明度和公众信任度。
顺德区卫生监督所介绍,构建“三结合”治理机制,能有效推动医疗机构实现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预防、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的转变。未来,顺德区卫生监督所将持续贯彻落实新时代卫生健康监管要求,聚焦本地区医疗监管难点、痛点、堵点,探索医疗监管新路径,规范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助力医疗监管提质增效。
文/顺德融媒记者吴小镛 通讯员朱喜伟
图/顺德区卫监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