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花海的白玉村 邱仰左 摄
春季,阳光如金,繁花似锦,屏南县广大乡村呈现出宜居宜业宜游独具魅力的新气象。
在小梨洋村,甘溪碧波荡漾、绿树掩映,沿岸两侧村民漫步,感受生态之美;在厦地村,多元业态蓬勃而生,游客穿梭其间,打卡传统村落,探寻旧模样与新时光……
近年来,屏南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创建“绿盈乡村”为抓手,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做好生态与产业融合,推动农村绿色发展,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坚持“绿盈”指引 乡村更美丽
入春以来,随着气温回暖,路下乡芳院村的梅花迎来盛花期,近3000株梅树沿着蜿蜒的山道铺展,与古朴的村落相互辉映,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来踏春赏梅,感受春日的浪漫。
日出下的芳院村 范一辛 摄
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却是一副落后面貌:古民居年久失修,人居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公共配套设施不足……
为改变这一情况,芳院村从整治人居环境入手,围绕村庄“净起来、美起来、靓起来”整体目标,先后开展污水管网改造、垃圾清理、村道亮化等项目,并大力实施积分制,将村规民约、人居环境等转化为积分指标,对党员和村民的日常表现进行“亮”“晒”“比”,引导村民做好房前屋后卫生。
不仅如此,芳院村还着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通过发展60多亩连片梅园,打造“美丽庭院”,修建环村道路、环湖雨廊等观景配套设施,进一步扮靓村庄风光,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让农村宜居又宜游。
人居环境改善了,芳院村于2023年入选中级版“绿盈乡村”。“我们将结合村庄实际,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和乡村品质,推动‘绿盈乡村’向高级版升级,让绿色遍布全村。”芳院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何全说。
游人如织的四坪村 李锐 摄
乡村振兴,生态先行。近年来,屏南县将“绿盈乡村”建设作为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按照“村更美、山更好、水更清、林更优、田更洁、天更蓝、业更兴”七个方面工作要求,梯次推进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统筹推进全县乡村生态振兴工作。
通过“绿盈乡村”建设,屏南县一个又一个乡村走向生态宜居、村美民富。
路下乡罗沙洋村完成污水管网建设,实现“雨污分流”,栽种20亩山樱花,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青山绿水依旧、乡村文明开放的新面貌;
甘棠乡小梨洋村实施“一革命四行动”,按照“一清二拆三美化”的原则,通过“补工+补绿”工作法,落实门前卫生包干制,实施村庄提绿工程,让村庄环境和基础设施更加改善,焕发出新的光彩;
熙岭乡龙潭村大力实施改水改厕、垃圾治理、道路硬化等工程,切实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完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乡村“颜值”与“气质”,摇身一变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宜居宜游胜地。
……
目前,屏南县已累计创建“绿盈乡村”138个,占比90.7%,其中,高级版17个、中级版26个、初级版95个、绿盈乡镇1个。这一个个“绿盈乡村”犹如繁星点点,让屏南更加美丽。
强化污水治理 生态更宜居
乡村生态振兴,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是重中之重。屏南县以“绿盈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
走进代溪镇长宦村,清澈河流淙淙流淌,整洁村道串起田野与农房,水系、村道、屋舍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一幅精美的水墨画,让人身心愉悦。
沿溪两侧,三三两两村民正悠闲散步、欣赏美景,纷纷感叹道,“以前,这里淤泥堵塞、杂草丛生,河道环境脏乱差,基本没有人去水边散步。现在,河道环境变好了,真是让人身心舒畅。”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围绕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理念,长宦村推进实施了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改造扩建等项目,实现从“脏乱差”变身“洁净美”,村民们对如今的河道环境都赞不绝口。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突出短板,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屏南县坚持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稳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屏南县根据村庄人口户数、已建管网设施情况、村庄地形地貌等情况,以项目为抓手,因地制宜、分类分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以2024年为例,该县投资470万元推进代溪镇玉洋村、甘棠乡南山村、甘棠乡漈下村、岭下乡富竹村等4村庄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计划2025年投资1300万元推进熙岭乡龙潭村等14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改造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
常态化实施运维管理机制。为了规范和加强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保障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屏南县出台了《屏南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和《屏南县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理考核评分细则》,创新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同时,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经费纳入县乡年度财政预算,每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经费按1万元/(村·年)标准予以安排,鼓励各乡镇委托专业公司开展日常运维。目前,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均由乡镇委托专业公司开展日常运维管理。
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排查。屏南县聚焦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厨余垃圾以及生活垃圾等生活源污染,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排查,通过控源截污、加强宣传、监管与长效管理,严防黑臭水体。
农村污水治理率占比达56.2%,设施运行稳定率达90%以上……当前,屏南县正不断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致力于让生态更加和谐宜居,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
龙潭村一角 王志凌 摄
放大生态优势 发展更宜业
蜿蜒雨廊、错落老宅、叠石流水、环抱绿树……春季的熙岭乡四坪村,绿意盈盈,充满生机,成为当地人气颇高的打卡地,村间游人络绎不绝。
掩映在绿水青山间的四坪村,曾因大量村民外出务工、经商,村庄日渐冷落。近年来,随着屏南县文创工作的深入推进,四坪村积极把握机遇,以文创、生态为引领,发展乡村旅游,催生了啤酒屋、音乐酒吧、咖啡屋、民宿等旅游新业态,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和年轻人来此打卡、定居、共建村庄,成为令人向往的“桃花源”。
2023年,四坪村入选第三批高级版“绿盈乡村”,该村的乡村旅游又添一块响当当的“招牌”。立足这一优势,该村继续做热乡村游,围绕乡村生态、柿子树等元素,推出观赏拍照、柿子文创产品等旅游项目,延伸出“我在屏南有喜柿”等创意产业,打造旅游新“爆点”。
依托旅游发展优势,四坪村还投入30余万元对雨廊进行综合整修,对雨廊摊位进行提档升级、免费对外招商,吸引一批老村民认领摊位,经营农副产品、果蔬、手工艺品等,有效拉动群众增收。
2024年,四坪村接待游客约65万人次,旅游创收35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2.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万元,“绿美”生态成为该村更加亮丽的“底色”。
四面群山环抱的北墘村,也走出了一条生态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
北墘村位于代溪镇东南部,迄今已有700余年历史,这里山高林密、清泉醇洌,得天独厚的酿酒条件,铸就了其深厚的酒文化,被誉为“红粬黄酒之乡”。
近年来,以良好生态为依托、以黄酒文化为主线,结合深厚的历史文化,北墘村积极发展壮大黄酒产业,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建设了“黛水酤镇”黄酒文化馆、红色文化博物馆、农耕文化博物馆、咖啡屋、民宿等项目,持续推动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引人气、聚商气。
“生态+黄酒+文化”深入融合,让北墘村乡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先后获得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等10多块招牌。
绿色赋能,乡村振兴。近年来,屏南县以推进“绿盈乡村”建设为契机,积极开拓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文创体验、休闲观光、度假康养等生态旅游渐渐兴起,形成了龙潭村的文创休闲游、芳院村的“赏花经济”、北墘村的黄酒文化之旅、厦地村的古村文化游等多种生态旅游模式,有效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为农村经济注入新动力,生态富民利民效应日益凸显。(闽东日报记者 张瑜 通讯员 甘叶斌)
来源:闽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