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石家庄德明古镇内一段“多人拿表格围观考核环卫工”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涉事公司发布情况通报称,这是每月定期开展的保洁班组考核场景;并承认方式不妥,承诺“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工作方式”。
环卫工人在现场挥汗如雨、清扫垃圾、塑造整洁;一群工作人员手拿表格站在一旁“围观式考核”,若环卫工不合格则会进行处罚。这一场景被网友吐槽为“干活的一个,指挥的一群”。也有网友提出,垃圾清理是否及时、环境是否整洁,其实看一眼便一目了然。更有网友疑问,若真想客观评估工作质量,大可采用随机抽查、游客反馈或电子记录等多元机制,既减少形式主义,又能真实反映问题,“围观”考核究竟是为了提升服务,还是装模作样的“表演式”?
该事件牵动网友们的神经,有缺乏对劳动者的基本尊重,还有折腾环卫工的嫌疑。网友们对环卫工人严苛的考核手段和标准之所以反感,实际也是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基层种种怪象的厌恶。
要看到,考核的本意在于提升服务质量,让景区更整洁、让游客更满意,景区管理者想保障环境卫生的初衷值得肯定。但当一群人拿着表格围观一名环卫工干活,甚至有人闲聊、刷手机时,考核的初衷便被扭曲了。这种“围观考核”的场景,不仅令人观出了少许“表演的成分”,也让公众看出对环卫工的不尊重,对考核的严肃性产生怀疑。正如有人说,基层环卫工和群众需要的,是能够带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的建议,是能够一针见血的批评意见,而非站在一边、冷眼旁观、“勾勾写写”的考核。
德明古镇的这场考核风波也为公共服务行业敲响了警钟。考核的最终目的不是划分好坏,而是激励成长;不是进行处罚,而是推动改进。考核可以有尺,但管理更要有温度。作为管理者,与其让环卫工人在表格前战战兢兢,不如放下架子、回到服务者本位,采取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考核方式,少些评分表上的勾选,多些实实在在的关怀。尊重劳动者,不是一句口号,而要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管理细节之中。
(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