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贯穿苏轼人生的十首诗词,哪一首最打动你!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2 08:31:48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美食家。他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领域均有卓越成就,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词作开创了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此外,苏轼还是一位美食家,对烹调菜肴颇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东坡肉”。他的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苏轼按生平时间排序的十首代表词作、内容及赏析:

01

《和子由渑池怀旧》(宋仁宗嘉祐六年冬,1061)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和弟弟苏辙的唱和之作。以 “雪泥鸿爪” 比喻人生的偶然与无常,充满了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前四句把人生比作飞鸿踏雪,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踪迹难以捉摸;后四句通过回忆过去在渑池的经历,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人生的不确定性。整首诗意境深远,体现出苏轼早期对人生的思考,也为他日后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02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当时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政治处境不佳,但仍充满报国之志。上阕描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老夫聊发少年狂” 展现出苏轼的豪迈气概,“千骑卷平冈” 更是气势磅礴;下阕抒发了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的愿望,用 “冯唐出使” 的典故表达了对被重新启用的期待,“射天狼” 则明确表达了抵御外敌的决心。这首词是苏轼最早的豪放词之一,开创了豪放词的新风格,具有重要的词史意义。


0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1076)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这是苏轼在中秋佳节思念弟弟苏辙时所作。开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以天问的形式展现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既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又流露出一种迷茫与追寻。下阕从对月的思考转向对人间的感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体现出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豁达态度,最后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更是成为千古名句,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04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苏轼因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后,在逆境中创作了此词。上阕描写了在雨中潇洒前行的情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体现出苏轼的从容与淡定;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感悟,“也无风雨也无晴” 表达了苏轼对人生风雨的超脱态度,不被外界的困境所影响,展现出强大的内心力量和豁达的人生境界。


05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同样作于黄州时期,苏轼游览赤壁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上阕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气势恢宏,为下阕缅怀英雄人物做了铺垫;下阕通过对周瑜的描写,反衬出自己的壮志未酬,“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思考,既有对英雄的敬仰,又有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06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后,在定慧院居住时所作。以孤鸿为喻,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寂寞和高洁自许。“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表现出苏轼即使处于困境,也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体现了他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坚守。


07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左右)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赏析:此词描写了苏轼夜饮东坡、醉归居所的情景。上阕写自己饮酒归来,家童熟睡,敲门不应,只能独自倚杖听江声,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无奈;下阕则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表达了对身不由己的感慨,“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则体现出想要摆脱尘世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反映了苏轼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08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神宗元丰三年 - 元丰七年之间,约 1080 - 1084)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赏析:这首词流露出一种人生的空幻感和孤独感。“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开篇便感慨人生如梦,世事无常;“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则用自然景象暗喻自己的处境,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苦闷;“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在中秋佳节之际,更增添了一份思乡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09

《食荔枝二首・之二》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赏析:苏轼被贬惠州时所作,此时他已年近花甲,但仍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诗中描写了惠州的风土人情,“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体现出他对岭南生活的热爱和对困境的豁达态度,这种乐观精神令人钦佩。


10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赏析:苏轼遇赦北归时所作,表达了他在历经磨难后的豁达与乐观。“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表现出他对人生的透彻理解和对自身清白的坚定信念;“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则体现了他对过去苦难经历的坦然接受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展现了苏轼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