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创新工程 助力单产提升
我省探索绿色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模式
3月12日,国网无极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检查排灌设施。康伟、仝云涛摄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王璐丹)眼下,我省各地陆续启动春灌。在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鹿泉农业节水试验示范基地,连片的麦田绿意盎然,随着智能灌溉系统指令精准下达,微喷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均匀地喷洒水滴。
“这个园区占地面积400亩,种植作物为冬小麦和夏玉米,应用了四种喷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基地管理人员介绍,这些技术模式不仅节水、节肥,还省工、省力。
2014年,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鹿泉农业节水试验示范基地依托河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立。近年来,该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通过产学研合作,围绕小麦、玉米和马铃薯水肥精准高效集约化生产,持续开展理论创新、装备研发、模式集成与规模化推广应用,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今年,为助力华北平原区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河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启动了微喷灌研产一体“四个一”创新工程。优化麦玉“一铺两用”全程机械化微喷灌系统模式,开展农机、农艺、农灌、信息集成创新研究,建立一套华北地区麦玉微喷灌集约化生产整体技术方案。整合京津冀地区相关研发、装备制造、推广、应用场景等优势单位资源,打造一个“研、产、推、用”一体化全产业链产业创新联合体。在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等地分别建立百亩核心示范区,在保定市清苑区开展整区推动,打造一个万亩以上标准化示范应用场景。建立一套“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服务和推广模式,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建麦玉生产“绿色吨半粮”大面积应用场景,带动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与农业推广部门积极合作,推动技术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同时,依托京津冀水肥一体化产业创新联盟平台,整合京津冀优势资源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为技术真正落地应用提供科技支撑。”河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