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随着手机微信提示音响起,身处山东的被告在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速裁审判庭高阳法官的引导下,通过文字确认了最后一笔赔偿款支付方案。与此同时,西安的原告保险公司代理人同步收到电子调解书,这场跨越1000公里的保险代位求偿权纠纷,通过微信调解仅用半小时便圆满化解,让双方当事人足不出户感受到司法的高效与便捷。
该纠纷源于一起交通事故,原告某保险公司在向被保险人赔付车辆损失后,依法取得代位求偿权,向负有全责的被告(山东省某地居民)追偿。因被告身处外地,传统诉讼方式耗时长、成本高,为减轻当事人诉累,承办法官高阳及法官助理孙研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决定启用微信调解。
调解过程中,法官助理孙研组建专门的微信群引导双方通过微信文字清晰表达调解意向,高阳法官结合案情及法律规定,耐心释法明理,一方面向被告阐明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及拒不履行的后果,另一方面也向原告说明调解快速解决纠纷的优势。
在高阳法官团队的努力下,从建群到达成协议,全程耗时28分钟,双方当事人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即被告分期向原告支付赔偿款15088元。
随后,高阳法官立即制作调解笔录让双方当事人即时确认,并出具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调解书。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调解书签署后,被告已将协议约定的首期款项5000元履行完毕。
本案是长安法院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微信调解模式有效打破了地域壁垒、显著降低了双方当事人的维权成本,极大缩短了纠纷解决周期,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有力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快速实现,同时也督促了责任方积极履行义务,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作者:孙 研
编辑:侯宜均
责编:马 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