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以其开源模型DeepSeek-R1在全球掀起一场风暴。
远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的研发投入,多模态交互、低能耗运算、多语言适配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模型推理能力的大幅提升……DeepSeek展现的“高性价比创新”,打破了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堆算力”等路径依赖,开源共享更是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的普遍应用。
近期,全球AI巨头纷纷积极接入DeepSeek,并在其基础上研发个性化应用,专业“投喂”小模型数据,打造与时俱进甚至引领未来的专业人工智能体(AI Agent)。这对于电视台而言,也是进入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路径。
唐朝著名诗人李贺《三月》中的诗句被广为传颂——“东方风来满眼春。”今天的人工智能形势亦是如此。各行各业都在借DeepSeek的东风加速人工智能介入。据说,第一拨赚到钱的是那些教别人使用DeepSeek的人。这似乎和ChatGPT刚火的时候很像。其实,很多专业公司已经在AI Agent领域赚到实实在在的商业利润。AI Agent是“以大语言模型为大脑驱动的系统,具备自主理解、感知、规划、记忆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能够自动化执行完成复杂任务”。简而言之,人工智能体不仅能回答问题,还能做事,即不仅有口还有手。
美国电视台已经开始应用人工智能体了。美国一家电视咨询公司基于65年电视新闻储备,开发了一款名为“地方电视台新闻中心助理”的人工智能体。该人工智能体可结合客户电视台特性,被训练成客户电视台的自有人工智能体,从而在电视台内部开展人工智能服务,在筛选新闻选题、报道风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称,在不久的将来,该公司还会为每个记者提供专用的人工智能体,让记者的采访工作化繁为简——一些技术规范或强制动作将由人工智能体操作,这将有效提升地方电视台的宣传报道水平。
我们很多电视台都超过60年历史,积累了大量媒资,整理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非常耗时耗力,如果能接入人工智能大模型,效率将大幅提升,这也是电视台实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最便捷途径。如何利用电视台的媒资及人才储备,打造各电视台的自有人工智能体,显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在今年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5)上,英伟达(Nvidia)CEO黄仁勋发布了个人AI超级计算机Project Digits。这款设备被誉为“全球最小的个人AI超级计算机”,起售价为3000美元(约合人民币21978元),预计在今年5月上市。Project Digits搭载全新GB10GraceBlackwell芯片,该芯片集成英伟达最新的Blackwell GPU,基于最新一代CUDA核心和第五代Tensor Cores。这一强大的硬件组合,使得Project Digits能够处理复杂的AI模型——这款计算机能够处理多达2000亿个参数的AI模型。对于要求更高的应用程序,两个Project Digits系统可以连接处理多达4050亿个参数的AI模型(Meta的最佳模型Llama 3.1有4050亿参数)。这意味着任何一个小型机构,都能在本地部署大模型,几台电脑就能让一家电视台拥有私有大模型的运算能力。这种本地部署的大模型,意味着电视台能让全台工作人员都拥有自己的人工智能体,安全独立有效地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工作。
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所以人的思考永远是最重要的。电视台人才会聚,期望我们的电视台在惊艳全球的DeepSeek的助力下,迈出自主创新的精彩步伐。
(方世彤 英国志奋领学者,Stirling大学传媒管理硕士,长期致力于电视传媒的发展研究和咨询顾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