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文泉担任辅导员15年来,用志愿精神引领学生奉献。本人供图
曲文泉。本人供图
原本是岗位比较安稳的图书管理员,但是他却主动转型去做了大学生辅导员,去挑战带领“90后”“00后”这劳心耗力的任务。在担任辅导员的15年中,他用无私的爱陪伴了一届届学生成长。他就是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辅导员曲文泉。15年来,他用慈父般的温情呵护学生成长,用师者的智慧激励学生奋斗,用志愿精神引领学生奉献,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曲爸爸”。他不仅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更是他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的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曲文泉成为了2025年第一次“中国好人榜”的候选人。
“曲班长”创新领航
以智慧点亮求学征途
从开始做辅导员,曲文泉就想尽办法让学生们从上学第一天起就喜欢上学校,适应崭新的大学生活。因此在新生入学前,他就会做足准备工作,他整合学生的家乡地址、各科分数和其他相关信息,形成一个个立体的新生“肖像”,这样在与学生见面时,他就能一下子叫出学生的名字,迅速拉近感情。
在曲文泉的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我是年迈父母的儿子,是妻子的丈夫,是女儿的父亲,更是200多名在校学生和上千名毕业生的‘曲爸爸’。作为辅导员,我希望帮助每个人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大学时光。”
曲文泉虽然是个“60后”,却有着一颗“90后”的心。他的微信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他调侃自己:“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辅导员的工作琐碎而繁重,但他却乐在其中,将这份工作视为一门艺术。
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他独创了“糖葫芦工程”——每当学生通过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或考研成功,他就会奖励一串冰糖葫芦。冰糖葫芦虽不贵重,但在学生们心中却别有一番滋味。吃到的同学兴高采烈,没吃到的则暗下决心:“明年一定要吃到‘老曲牌’糖葫芦!”如今,曲文泉每次都要买上一两百根冰糖葫芦,而他的班级在各种考试中的通过率也始终名列前茅。
“曲爸爸”温情守护
以关怀浇筑成长根基
“有什么困难吗?随时跟我说!”这是曲文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只要学生有需要,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有一次,一名新生因食物不适深夜就医,曲文泉接到电话后立刻赶到医院,陪护到凌晨。学生好转后,他把自己身上的几百元钱塞给了学生,叮嘱道:“离家在外,照顾好自己,有事就找我。”
15年的辅导员生涯中,曲文泉遇到过许多寒门学子。他说:“生活让这些孩子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责任,作为老师,我愿意减轻他们的负担,给他们攀登人生高峰的动力。”2012年,他带的一名特困女生连续两天在他家附近考试。征得妻子同意后,他将这名学生接到家中,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她。如今,这名女生已成为一名教师,每每回忆起那段时光,她总是感慨:“曲老师和师母的温暖,让我终生难忘。”
“曲明义”善念传承
以志愿点燃时代星火
曲文泉常说:“心中有光,脚下自然有路。”2010年,他结识了“当代雷锋”郭明义,从此成为郭明义在辽宁科技大学的代言人,甚至被学生们称为“曲明义”。
原本晕针的曲文泉,如今不仅定期献血,还成为学校首批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和遗体器官的志愿者。他生活节俭,却将积攒的18万余元捐给了困难学生和群众,并长期资助5名特困学生。2010年,他带领学生成立了“辽宁科技大学‘暖风’郭明义爱心团队”。他说:“取名‘暖风’,是希望这支团队如暖风般吹遍校园、吹向全国,温暖每个人的心。”
十多年来,“暖风”团队走进社区、乡村、车站,开展“大手拉小手、跟着郭明义学雷锋”活动600余次,累计参与4万余人次。2020年,在团队成立十周年大会上,曲文泉与郭明义共同发起并出资创立“暖风”爱心基金,他将个人获得的15000元奖金全部注入基金。截至目前,基金已筹得并发放善款24万元,帮助200名学生渡过难关。
对话曲文泉
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记者:为什么放弃图书馆的清闲工作,选择辅导员这个24小时“待机”的岗位?”
曲文泉:我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学专业,而且爱好广泛、思想活跃。在图书馆工作的21年中,我认真工作,因为我深知图书馆工作同样属于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图书馆的工作,我需要经常和学生打交道,我的正直、善良和微笑,也赢得了很多学生的尊敬,他们经常来图书馆找我谈心,和我交朋友,这让我在工作之余有了幸福感和获得感。
2010年3月,原来在我们图书馆工作的一位大姐在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负责党务工作,由于当时辅导员岗位严重缺编,她就问我想不想接受挑战,因为彼此在图书馆一起工作了十几年,她非常了解我,也非常认可我的工作能力,而且认为我的善良、认真和多才多艺是非常适合辅导员岗位的,而且也一定会把这份工作做好,就这样,我毅然决然地走上辅导员这一岗位,那一天,我终生难忘,2010年3月29日,我走进了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开始与学生为伴,从此,开启了我全情投入的思政教育。
我用了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努力让我接手的六个较为棘手的班级面貌焕然一新,从而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同时更赢得了全体同学的尊重。而且辅导员需要持续应对学生群体多样性需求,也真可谓是“24小时待机”,这种挑战也促使我保持学习状态,这与图书馆相对静态的工作节奏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乐在其中,让我清晰地感知到教育者的生命价值和职业幸福感。
记者:你当辅导员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那你收获了什么?
曲文泉:15年的辅导员生涯,虽然我付出了很多很多,但我却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每当看到家境相对窘迫的孩子在我的帮助下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每当看到学习落后的孩子们在我苦口婆心地引导和不离不弃地关怀下走上正轨、取得进步,每当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并且成为一个个眼中有光、心中有爱之人,每当我收到一个个毕业的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中坚力量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时候,每当看到我们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百姓投来的赞许目光和受助人的感激之情……我的幸福感便会油然而生,能够成为一名对学生健康成长、对社会发展进步有用之人,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所在,更是我幸福和快乐的源泉。
本报记者 胡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