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职业经理人点燃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 | 聚焦佛山十大改革创新案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8:43:00    

编者按:2024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市委改革工作部署,以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激发改革创新动力,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涌现出一批优秀实践成果。近日,2024年度佛山市十大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正式发布。为弘扬“敢饮头啖汤”的改革精神,总结宣传推广改革典型经验做法,营造浓厚改革创新氛围,推动佛山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佛山市委改革办和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推出“聚焦佛山十大改革创新案例”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魁奇路、岭南大道,佛山市中心城区两条交通主干道,城市烟火气息在道路沿线持续释放,铝型材等佛山制造产品也从这里出发,运往祖国大江南北。

在这两大干道的交汇处,禅城区石湾镇石梁村正悄然发生着一场“变革”。而这样的变化要从乡村职业经理人来到这里说起,石梁村党总支书记梁灿伟感慨道:“职业经理人的到来,相当于为乡村‘二次造血’。”

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号角在佛山星罗棋布的村镇中吹响。南海、顺德率先探索的集体经济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佛山实践”,如璀璨星火迅速燎原,上升为全国经验。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像石梁村一样,在佛山的乡村,新一轮探索正热火朝天地开展。

从“包租公”到 “做经营”

临近正午,石梁村东江龙饮食娱乐中心项目改造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工人正在拆卸镶嵌在建筑外墙的铁架,为下一步园区拆建做准备。

正在巡视项目执行进度的石梁村乡村职业经理人范苏明,手捧项目书,与工程负责人沟通改造细节。不久后的将来,这里将蝶变成集娱乐、餐饮、康养休闲等于一体的新型娱乐休闲城市地标。

石梁村乡村职业经理人范苏明。

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迅速发展,佛山等地凭借区位优势和敢闯敢试的改革创新精神,逐步形成在集体土地建厂房、收租金的发展模式。石梁村也不例外,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来自租赁收入,包括东江龙饮食娱乐中心和以铝型材、五金等加工贸易门店为主的东江龙物流中心两大物业项目。

随着时代变迁和城市品质提升,靠吃“老本”的江龙饮食娱乐中心项目客户逐渐流失,租金收入逐年下降。

石梁村发展面临的考验在佛山农村具有普遍性。佛山农村集体经济体量大,资产总额超过1300亿元,年收入超300亿元,但资产经营模式相对单一,缺乏先进经营理念和人才,导致产业层次低、闲置资产多、增收放缓等问题日益凸显。

鸟瞰石梁村。

如何打破“瓶颈”,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更好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敢为人先的佛山人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实践。

2024年初,佛山市从市、区国企选派了首批53名懂农村、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深入乡村,进一步提升农村集体资产运营管理能力,激发农村集体经济新活力。

作为其中一员,范苏明来到了石梁村。经过深度走访调研,范苏明很快给出解决思路。“要保证村里有收入,又能降低项目升级资金投入风险,那就要改变运营模式,由单纯做‘包租公’转变为与投资方合作共赢。”

东江龙饮食娱乐中心升级改造效果图。

半年来,范苏明带领团队通过多轮谈判,成功吸引一家广州企业投入2500万元对东江龙饮食娱乐中心进行升级改造。这样,村集体既能每年有1200万元保底租金收入,又能与投资方合作运营,后续与其按比例分成新增租金收益。

“项目2025年3月已经动工,预计2026年完成改造提升,届时园区年产值预估达1亿元,同时提供就业岗位约1500人。”范苏明表示。

“新项目将直接增加区域GDP、增加地方税收和就业岗位,打开了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在石梁村,包括村党总支书记梁灿伟在内,对职业经理人认可的人越来越多。

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石梁村40公里开外,三水区云东海街道石湖洲村,职业经理人刘芳丽正和石湖洲村民委员会党委书记邓宇豪一起,检查广东星湖云研研学基地的场室改造情况,约半个月后,这里将迎来全新升级后的首批国防教育学员。

石湖洲村职业经理人刘芳丽(右一)与石湖洲村民委员会党委书记邓宇豪在广东星湖云研研学基地。

作为佛山市“一级经济”“一级分配”的村居,石湖洲村具备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特点。该村有450亩的村级工业园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2000万元,村内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邓培故居等文旅资源,加上村干部干事热情高涨,乡村未来发展让人充满期待。

但是,由于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经验,石湖洲村村集体经济增长动力持续不足。如何用好资源禀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的到来给他们打开了新思路。

2024年初,来自佛山市新经济投资发展公司的刘芳丽和广东佛陶集团股份公司的岑斌来到这里,他们利用在国企的从业经验,协助石湖洲村成立了“云海石洲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帮助村企导入了优化股权架构、预判投资风险、设定兜底合作条款等国资混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紧接着,他们依托村里的特色产业资源,盘活闲置旧校舍,推动村企共建,打造广东星湖云研学教育基地。项目去年11月启动一期改造工程,改造后将可满足1000人住宿,今年4月正式对外运营,预计每年为石湖村带来约7万人次的研学培训人流量。

石湖洲村待开发用地。

“单一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乡村的需求,我们通过村企合作、资源整合、产业联动等方式,打破了传统乡村发展的局限,探索出一条创新发展、跨界合作的乡村振兴路径。”刘芳丽表示,乡村振兴需要跳出固有框架,用更开放的眼光去发现和创造机会。

石湖洲村民委员会党委书记邓宇豪说,未来发展路径更加清晰,今年准备乘势而上。“我们将持续开发村里近300亩土地,还要用好邓培故居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的资源,打造青少年户外文旅体验项目,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和美乡村,未来可期。2025年,刘芳丽将继续在石湖洲村任职,她期望在实践中引导村干部用经营企业的理念去经营乡村,留下一套真管用的工作法,推动农村新型集体经济良性发展。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陆佩兰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锦成、贡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