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来揭阳文化馆拜师学艺!古城大戏、免费课堂带你感受民俗魅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7:33:00    

每到周末夜幕降临之际,揭阳古城内都会上演一场“文化盛宴”,英歌舞、舞龙、舞狮等特色民俗表演轮番上演,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揭阳市通过打造“多彩揭阳·百姓舞台”特色文化惠民活动,不仅为特色民俗搭建了常态化展示舞台,也让文化资源更好地服务群众。

暑假期间,揭阳市文化馆合作的文旅志愿者培训基地,还会“零门槛”免费向市民开放数百场文艺培训,吸引众多青少年“拜师学艺”,投身文化传承队伍。从古城大戏到免费课堂,这里不仅是技艺传承的课堂,更是全民共享的文化会客厅。

快板英歌火爆“出圈”

难度系数较高,参与者多为“00后”

英歌舞是中国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舞蹈,通常以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为主题,表演者会穿上戏服,手持木槌,伴随着锣鼓声进行舞蹈。今年春节前夕,一创作者与揭阳汇龙英歌合力创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广东揭阳英歌表演,获得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转发后火爆“出圈”,引发外国网友频频点赞。

揭阳汇龙英歌队是揭阳市区的快板英歌。2024年8月成立伊始,该英歌队便以招募的形式,吸引了普宁职校、渔湖中专的学生加入,队伍中也有一部分是从事销售、设计的社会工作者。目前团队共有70余人,多为“00后”,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

英歌舞。

每到暑假,基地都会开设快板英歌的公益培训课程,参加培训的人如果喜欢就会留下来。揭阳汇龙英歌队负责人陈创龙透露,快板英歌的挑战点在于体能、动作姿势、技巧,队员要先练习举槌、吊脚等基本功。“快板英歌难度系数比较高,第一批队员原来有五十多人,现在只剩下二十多人。”

英歌队中李逵的扮演者方钊杰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2023年在学校加入英歌舞社团。“当时看到网络上英歌舞的视频,非常感兴趣,经由我哥推荐加入了学校的英歌舞社团,学了差不多两年半。”他说,英歌舞中的每个角色都不一样,有些角色需要刚硬,有些角色则需要柔软的气质。“爱上英歌舞的年轻人很多,但真正愿意去学的人并不多。一开始的练习有些枯燥,光是举槌、吊脚就练了一个月,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多。”

一名英歌队队员从2019年便开始练习英歌舞。“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很喜欢看英歌舞演出,也通过英歌舞认识了很多朋友。”他说,周边人知道他跳英歌舞有时会担心他的安全,害怕他训练时会受伤。

龙狮表演绽放民俗魅力

舞出精气神,关键在于打好基本功

揭阳人从小便常看舞龙舞狮表演,不论是开业、庆典、奠基,还是“营老爷”,都需要舞龙舞狮队来营造气氛。

郭奕群龙狮队总教练郭怡贤从七岁起接触舞狮,刚开始把舞狮当作武术来学习,练习扎马步就用了半年时间。每到暑假,郭奕群龙狮队也会开设公益培训课程,线上、线下同步招募醒狮爱好者前来学习。

“醒狮的难点动作是采青、踩高桩,要打好基本功。”郭怡贤回忆道,当时的朋友也多是七八岁,年龄小、体力好,比较有时间沉下心来学习。“如果不打好基本功,直接学舞狮的技巧,表演效果是很差的。”

舞狮队。

舞龙队正在训练。

2012年,顺济龙狮会馆舞龙队总教练林德嘉仅有十五六岁时,便开始自学舞龙技艺。

“揭阳每逢节假日就有舞龙舞狮,看起来很威风,但要想学好并不容易。” 林德嘉介绍,舞龙头的技巧性最高,需要把人扛起来,让龙头升起来。舞龙讲究流畅性、灵动性,一条龙有十个人,要在特定时间完成一套动作,团队要齐心协力,通过大量的训练磨合好,才能够很好地完成。

“舞龙需要扎马步,还要保持体能训练。现在的队员大概在十七八岁,有些还在上学,每周五周六都会聚在一起练习,保持团队凝聚力。”林德嘉透露,顺济龙狮会馆舞龙队自2020年底成立以来,团队已有一百多人。

“刚开始会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灵活性、基本功掌握情况,去定位他适合的位置。” 林德嘉说,龙头要带动整支队伍的流动,还要把控活动范围、整体节奏,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林德嘉认为,文化馆为龙狮表演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方便一些从外地来揭阳旅游的游客,欣赏到揭阳龙狮表演的民俗魅力。

郭怡贤也认为,每周在揭阳古城、揭阳楼举办的演出活动,为龙狮表演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也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把揭阳的民俗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

打造“看英歌 到揭阳”品牌

促进文旅融合,吸引青少年投身文化传承队伍

英歌出圈“出海”,“小狮妹”火爆全网,烟花火龙登上央视……近年来,揭阳民俗文化项目频频出圈,带动了揭阳的文旅热度。许多游客不远千里来到揭阳,为的便是感受民俗文化魅力。然而由于民俗项目散布于全市各地,且依附着特定的节俗,平时难得一见。

为此,揭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揭阳市文化馆推出“多彩揭阳·百姓舞台”特色文化惠民活动,树立揭阳城市文化形象。全国各地也纷纷邀请揭阳的英歌舞队伍,到北京、陕西、青海、江西等地展示交流。

揭阳古城非遗巡游。 城视揭阳 摄

“英歌舞是揭阳的文化符号,也是群众生活喜闻乐见的亮点活动。”揭阳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英歌舞表演在节庆才能看到,现在有了两个固定的舞台,每周五在揭阳古城、每周六晚上在揭阳楼广场都有演出,不仅可以看舞龙舞狮,还可以看到中板、快板、慢板等不同风格的英歌舞队伍,让文化资源更好地服务群众。“期望借助英歌舞的火爆热度,把全国各地的游客吸引到揭阳古城游玩,从而促进文旅融合。”

自2015年起,揭阳市文化馆因地制宜,创新打造“文艺之花在绽放——揭阳市文化馆免费培训季活动”,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在全市广泛开展。每到暑假,揭阳市文化馆文旅志愿者培训基地都会向市民提供16节免费培训课程。

“这一系列培训课程不仅培养了很多文艺爱好者,也吸引了很多青少年投身到文化传承队伍中,在学习成长中找到民俗文化的乐趣。”揭阳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透露,最开始,签约的文旅志愿者培训基地只有十几个,现如今已拓展至六十多家,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不仅在文化馆,还延伸至社区、市民身边。其中包括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各种门类,不乏潮剧、潮州锣鼓、潮州音乐,舞龙、舞狮等民俗文化项目。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