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灵台:上良镇培育“强村公司”发展“如虎添翼”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2:02:00    

3月30日,在灵台县上良镇荣旺村的农技服务队里,忙了一早上的村民杨爱世,趁着午休的空挡又忙着开始清洗起了拖拉机。眼前这台崭新的拖拉机,虽说属于村集体,但在杨爱世眼里可是他赚钱的宝贝疙瘩,他爱惜的很!

“今年村上聘请我当农机队的机手哩,开一天的农机有200元的收入,这事好的很!”今年五十多岁的杨爱世,种了一辈子的地,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年龄他还能当上工人,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这让他打心眼里高兴,而这则得益于荣旺村的公司化改革。

荣旺村是灵台县确定的农业综合改革村,在改革中,该村按照“整村一块田、产业连成片”的改革方式,通过土地流转,把全村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以合作社联营、农业服务托管、土地入股分红、农机共享共管的多种方式,成立了灵台县荣丰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广泛吸纳村民加入公司的农资、农机、劳务服务队,优化了合作社、村集体、农户之间的分配机制,逐步形成了“土地流转收入+入股分红收入+务工收入”多元增收模式,让村集体和群众实现了增收上的双赢。

“我把我的土地全都交给荣旺村新成立的服务队了,我这一下可真成了甩手‘掌柜’了。”北张村村民张根德笑着说,从犁地、播种、铺膜一条龙服务,不仅少花了机械费用,减少了劳作,还能腾出空闲时间务工增加收入。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土地集约经营+全托管服务”模式只是上良镇积极探索推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多环节”与“单环节”托管服务。荣旺村荣丰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充分利用农机服务队20余台先进农机,根据群众所需开展耕、种、管、收等“托管”服务,减少了农业生产成本的投入,有效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注重发挥公司主体作用,采取“农资+服务”“科技+服务”等多种方式,多方面拓展业务,对各村、群众开展农资供应、技术指导等综合农事服务,不仅保障了粮食生产,还为农民增加了增收渠道。

“去年我们按照‘种植+养殖+多元富民产业’齐头并进的方式,抢抓发展机遇,开展综合改革,在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今年我们村通过农机服务、农资销售、劳务服务这3个载体,承接了全镇700多亩春耕生产任务,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组织化、机械化、专业化的转变。预计今年村集体集体经济收入能增长15万元以上,群众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荣旺村党支部书记姚志成说。

荣旺村的成功实践,只是上良镇整体改革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土地碎片化、经营分散化、大型机械难以施展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瓶颈问题,而荣旺村的成功改革,无疑为上良镇提供了改革的样板。

近年来,上良镇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全镇2.08万亩“巴掌田”“补丁田”重新丈量、整合、分配,配套完善蓄水池、滴灌等水肥一体化设施,按照全镇一盘棋,产业相连、资源互补、利益链接原则,通过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等“抱团发展”的发展模式,以村集体公司化改革为抓手,按照“万头牛、千亩菜、千亩果”工作思路,突出“养殖+种植”两条产业链“双向发力”,整合各村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300余万元,盘活利用闲置资源,成立荣丰现代农业发展公司,与县域内龙头企业签订协议,通过“订单式种植、托管式管护、直供式销售”的形式,与昊康农牧业有限公司、盛丰农牧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禾硕盛家庭农场等龙头企业,共同培育了4个村办肉牛养殖企业,2个千亩粮菜循环发展产业基地、1个饲草兼用玉米种植带。有效缓解了村集体各自为战、发展不平衡、思路不宽等问题。“从目前发展势头来看,成效比较明显。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治理机制,增强市场能力,推动三产融合,以村集体‘龙头企业’带动经济多元化‘造血式’发展,让公司化经营这一模式,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强大引擎。”灵台县上良镇党委副书记张伟说。

通讯员 朱强 孙筱娜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