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广州市“12218”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探索实践,日前,记者跟随媒体团前往花都区马岭观花植物园开展调研活动,围绕广州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产业化,探访广州乡村数智发展新路径。
走进马岭观花植物园,人们立马会被美轮美奂的霓裳园美景所吸引。霓裳园是国内外独一无二以多彩三角梅和岭南园林结合造景的专类园,由岭南建筑、奇石与三角梅组成。这里的三角梅品种繁多,色彩斑斓,它们沿着蜿蜒的小径盛开,仿佛走入画卷之中,令人陶醉。
花都以“花”为名,花卉总产值既是全区农业各板块的第一,又是全市花卉产值第一,现有花卉类农业龙头企业16家。近年来,广州市花都区加快推进设施花卉标准化生产,做足特色、做大规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花卉,围绕育种育苗、现代种植、精深加工、电商等业态,大力布局花卉全产业链,努力推动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该区花卉种植面积 9.96万亩,主要产品为盆景盆栽、苗木和鲜切花三大类,全区花卉总产值 34.32亿元,约占全市的45%。
种业先行厚植“花”优势。种子是农业“芯片”。花都区聚焦推进花卉植物资源库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强特色花卉品种资源保护和人工培苗技术研究,中科园艺(广州)研究院有限公司建设120亩“国际蝴蝶兰和兰花种植示范产业园”,新品种育种及储备超1500个;中国热带科学院广州实验站成功选育出2个秋石斛新品种;马岭观花植物园以三角梅为主的观花植物资源库引进品种超200个,新品种的培育进一步丰富了花卉种质资源库,为该区花卉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园区建设盘活“花”资源。花都区借助广州空港特色和区位优势,布局建设核心区面积超5000亩的广州空港花世界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花卉电商、三产融合、技术研发应用三个特色标杆,打造“岭南盆景”特色小镇、马岭观花植物园综合体、七溪地芳香产业综合体。产业园联农带农超8000户,以花富民目标进一步实现。
科技赋能提升“花”品质。2023年花都区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签订AI+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全国首个“微景智成”人工智能盆景生成与设计系统,以AI智慧赋能产业。该区设立瑞岭盆景博士站,建设10个盆景大师工作坊,培养高端人才;成立仲花现代农业研究院,强化政产学研合作,形成高等院校、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共同支撑的花卉科技创新体系。
平台拓展做大“花”贸易。作为广州市三大重点花卉交易市场之一,广州花卉之都市场面积达1600亩,以建设中国南方花卉盆栽交易中心为目标,目前落户涉花产业商户超300户,以传统交易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建成全市首家区级农村电商产业园,孵化培训花卉电商等人才2500余人次。
此外,花都区还以花为媒,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该区全面建成13.5公里“花漾年华”乡村振兴示范带,马岭观花植物园自开园以来,日均入园游客超4000人;七溪地芳香集团发掘当地古法制香技艺,利用芳香花木植物开展生物萃取、精油提炼、美容护肤品深加工等产业,成功打造天然芳香第一品牌;本地化妆品公司利用鲜花作为原料加工各类化妆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与地区……花卉产业已成为花都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三产融合、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据介绍,下阶段,花都区将继续把花卉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富民强区的特色支柱产业,加快推进以花为媒,以花兴业,以花富民,围绕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不断擦亮“花漾花都”品牌,促进花卉种植提质增效。持续做好花卉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工作,做足“花”文章,加大龙头企业支持培育,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全力推动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李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李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廖黎明